Ep54. 🤤 看不見的美食家

正值農曆新年,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、出入平安、心想事成。適逢農曆新年,我亦安排了一連串大掃除活動。在把大半個衣櫃清空後,視線轉移至書櫃。其中長期放在枱面的書,就是一行禪師的《怎麼鬆》和《怎麼吃》。當時剛好收到他圓寂的消息,便拿起書好好讀讀。我前數集提過他的《怎麼鬆》,但《怎麼吃》一直鋪塵。無他,都市人得閒死唔得閒病,食飯更加冇時間,所以睇《怎麼鬆》點都urgent過《怎麼吃》吧!不過,我心想,既然我們每日靠進食為生,一日三四次,似乎看看無妨。

一行禪師是越南人,而剛巧我第一次覺得真正「食」過一餐飯也是在越南。數年前,因為工作關係第一次踏足越南,於是特意提早兩天飛往胡志明市好好探索一番。我在trip advisor上挑了幾間可以在網上預約的餐廳,落機之後,並立即起行食晚餐。第一間餐廳最為特別。我經歷在熙來攘往的馬路上以為自己要被車死的驚嚇後,還遇上微微雨,終於到達電話上的地址。左邊是一點也不時尚的時裝店,右邊是汽車維修店,中間是泊滿電單車的窄巷。差不多黃昏時間,天暗又下雨,我在門外來回走了兩遍,心想一定是得罪了的士大佬。我不心息,對一對街名,查一查街號,於是膽粗粗走進夾在兩幢矮小的建築之間的小巷。小巷的天花很矮,左右兩邊泊了十數架電單車,我再往前走,便聽到刀刀叉叉相撞和港式大排檔充滿「鑊氣」熱騰騰的炒菜聲音。多得自己死心不息,才發現小巷內是自成一角的餐廳「村莊」。最記得左右邊都是日本餐廳,因為我在想為何日本餐廳會有炒菜聲。我記得這些細節,因為我知道這些就是我脫離視覺感受前可以記得的東西。

餐廳在二樓,於是我沿著斜斜的樓梯,是典型的越南高樓底殖民地建築。餐廳叫「Noir」,是法文黑色的意思。當時只有我一個客人,我坐在狹窄走廊中間的等候區。走廊是騎樓的一部分,十足香港買少見少的戰前唐樓。我在濛濛雨下讀餐牌。我左顧右盼,心想這裡看上去那麼小,怎麼可能有完全漆黑的空間?餐牌讀完等於無讀,因為裡面沒有菜單,只可揀「menu from the east」or 「menu from the west」。當然是東,i didn’t come to vietnam to eat western food。經理見我自己一人,心裡一定在可憐「what a 毒撚」。他笑意盈盈跟我寒暄,說臨走時會考考我記得多少樣食材。我非常興奮,因為一直想試試在漆黑中品嘗食物,測試吓自己的味蕾。

等了大概十分鐘,經理帶着一位穿著黑色polo shirt的侍應到我面前。是一位梳馬尾的女生,高度跟我差不多。她不忘提醒我要關上電話。~~那當然,我才不想在漆黑寂靜的餐廳之中玩電話呢。~~之後的五分鐘,我非常慶幸經理為我安排了一位女侍應,因為在撥開了落地窗簾後,不需任何眼罩,我便進入了一個全黑的世界。我慌忙繞著女侍應的手臂,未知的世界實在太嚇人。她慢慢把我帶到餐桌前,ok thank god。

女侍應的任務結束,想必還要照料其他驚惶失措的客人。她拍拍我的手臂,說將會有另外一位男侍應照顧我。~~我下意識趕緊周圍望望,才記起我什麼也看不到。我聽到微弱的腳步聲,和隱約看見侍應腰間的walkie-talkie上的紅燈忽遠忽近,之後侍應輕輕拍我的手臂,把我的手放到前方。叫我摸摸左邊的餐巾,又摸摸右邊的叉,再上少少是水杯。我嚇了一嚇,因為摸黑喝水,要擔心不知有多少水在杯中,喝完還要好好放低。於是我決定老老實實摸清楚個杯有幾高、闊,握手位在哪兒,杯的質感又如何。我驚訝原來沒有視覺,反而比平時更忙--聽覺、觸覺、嗅覺都可以感覺都好多嘢。

我點的是3-courses。首先上場的是餐湯,幸好湯裝在小杯之中。我只需摸到杯便可,輕鬆!我慢慢把小杯舉起,因為份量少,我必須慢慢喝。其實我已經不大記得材料是什麼,但記得這是人生第一次慢慢品嚐食物。我讓湯慢慢由舌尖流往舌頭其他部位,忙著釐清味道之時又要配對食物的味蕾記憶,原來吃這個動作可以令我覺得咁忙!因為沒有電話或任何可以indicate時間的工具,我也不知過了多久。因為時間過得很慢,我在感受味道的同時也開始幻想不同味道配搭的故事。例如湯裡面有點海鮮味,那麼為何又會配小番茄呢?番茄帶點酸酸的草青味,配的是什麼海鮮?一定不是蝦,也不是蟹,是蠔還是蜆?定係青口?我記得上次飲這個味道的湯是在Brussels,但當時它的質地較creamy,那時跟當年的男友在找到餐廳之前,在冰天雪地迷路半個鐘才勉強走進一間餐廳避寒。還記得我們只夠錢食一鍋mussels soup和一碟薯條。如是者,我發現自己的記憶力也不錯,味蕾也不是白養的。別人都說氣味和記憶關係密切,但其實味覺也不差。

可能這是我們這一代才會覺得驚訝的發現。在物質富裕的環境長大,食物隨手可得,家人三餐照顧周到,偶爾下廚只算玩玩。工作繁忙只得幾十分鐘進食,閒時仲要同同事食飯一齊吹水。等位已經無咗兩三個字,行返公司又要十分鐘。實在沒有閒情逸致好好品嚐食物。也許我們看得自己太低賤,食飯都係為生存,並非為生活。

我完成了頭盤,侍應便放下正餐和甜品。印象最深的是熱情果,沒有視覺輔助下,起初以為是檸檬--citrus的酸味可謂突襲我的味蕾,殺我一個措手不及,就好像嬰兒第一次吃檸檬一樣。但後來覺得酸味不像檸檬般那麼刺激,沒有後續的澀味,但有幽幽的香味。我在腦海搜尋味道的名稱,才發現自己一直撈亂了熱情果和無花果。最後吃到一個啫喱,軟軟的,不太鹹,不甜也不苦,甜酸苦辣樣樣不是,但有小時候婆婆煮嘢食的味道。肯定是中菜才會有,但味道這麼淡,應該是在廣東菜才有。想了好久,只差這一道菜。心慌慌想好好記得這種味道,才發現味道的回憶不是味道本身,而是味道伴隨的感覺。飯後再見經理時,突然記得是豬紅!!經理說,很少客人猜中那是豬紅,於是送我一杯cocktail。

想不到第一次最「禪」的食飯經歷,竟然是在越南,還要把自己逼到近乎盲才懂欣賞自己味蕾。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真正用盡了味覺品嘗食物。食物份量不多,但每樣有意識地食,晚上竟然不覺肚餓。食物於好多人來說,就似每日的例行公事。唔食飯會胃痛,但食飯又嘥時間,於是求求其其解決咗就算。有時夜晚回想白天時的種種,會記得上司的嘴臉、迫地鐵巴士的辛勞和種種於身體毫無幫助的一切,反而偏偏忘記食過啲咩。就算記得食過啲咩,都只係記得喺邊度食、俾咗幾多錢。在漆黑中食飯,似乎是難得一遇的經驗。但細想平日囫圇吞棗地進食,其實跟在漆黑之中吃飯無異,差別就在於我在越南是intentional地測試味覺,但對好多人包括平時的我,是在自己製造的漆黑中無意識地進食。

一行禪師的《怎麼吃》說:「我們吃東西時通常會一邊想事情。有時候,我們心不在焉地吃。沒有用心、心不在當下,就會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、食而不知味。」食飯是一樣需要專注的活動。用心食不代表劣食都會變米芝蓮,但可以訓練對食物的賞析能力,在遇到美食時有更深刻的體會。除了日常忙碌而食不知味,我們經常為自己吃到昂貴的一餐而感到驕傲、開心,對食物的回憶太多與當時付出的金錢、環境、排咗幾耐隊掛鈎。但「一餐的價值不只是取決於食材的價格或餐廳的費用。就算只是煮一鍋飯,稻米生長、收成、經銷和烹煮的過程歷經艱辛。最好的食物往往很單純。有些東西是家財萬貫也買不到。」我想:真正把美食食落肚的方法,便是將之昇華成專屬自己的經驗,好好品嚐味道,感受當時的心情、記得材料背後的故事。

材料的故事也不一定指其來源,也可以是食物本身的成長過程。另外一章《飲用一朵雲》也是我非常鍾意的一段:「你舉起茶杯時,就會發現自己正在喝大地之母贈與的芳香植物。你會看到採茶工人的辛勞;你會看到斯里蘭卡、中國和越南香甜鮮潤的茶園。你知道自己在喝一朵雲、在喝雨水。」既然有此覺察,那麼也自然記得食物是大自然滋養我們身體的禮物。一行禪師說:「我們進食和生產食物的方式可能非常暴力,不僅對其他物種暴力,對自己身體和地球也是如此。森林被夷為平地,以便種植穀物來飼養牲畜,而飼養牲畜的方式又污染了水與空氣。每一餐,我們都在選擇幫助或傷害地球。」我不是一個百分百的素食者,而我覺得食肉與否,一餐半餐並不能改變世界。但我希望更多人可以用滋養身體和地球的方式進食,好好register到底自己嘴邊的食物從何而來。因為每一餐,我們都在選擇幫助或傷害自己。

《怎麼吃》裡面還有其他難忘的章節留待大家發掘,不過要每日每餐都慢慢食難免是癡人說夢。我讀畢後也有幾個貼地貼士可供大家參考:

一)日常工作繁忙,難得可以慢慢食飯。不妨試試定期每星期一次預留整整40分鐘食一次飯。40分鐘係由嘢食來到到食完為止。每星期食21次飯,分一次出嚟都唔係好過份姐!例如平時星期五比較休閒,就定星期五午餐試一次慢慢食飯。

二)通常食飯嘅時候會想用電話,如果忍唔住可以帶一本細簿仔同一支筆,將你想食完飯之後睇嘅social media、check嘅email都寫低,寫低咗就唔會唔記得啦,而家就可以安心食飯。

三)咁唔睇電話可以做啲乜?可以留意吓每一啖食物帶來嘅味道,例如味道會留喺舌頭嘅邊個部位、溫度、texture等等。你以為咁樣食可能食幾個鐘,但如果專心食,你會好驚訝其實20-30分鐘已經可以食完!

四)盡量食一啲同本身材料外貌差唔多嘅嘢食,如此一來我可以容易幻想食材本身嘅故事。相比起麥樂雞、薯片、香腸、魚蛋等等,起碼樣樣都係本身材料咁樣。

五)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個ritual,將食飯變成一個personal experience。例如最近我開始學習佈置餐桌,買了喜歡的餐墊、餐巾;水杯一定放右邊;食外賣的話,將食物放在自己喜歡的杯碟裡面。

六)食唔到就唔好勉強食。我記得有次朋友眼闊肚窄點了羊架,但我和另一位好友都已經非常飽,於是朋友便guilt-trip我們說辛辛苦苦養活一隻羊為何要浪費大自然和牧羊人的努力?我跟好友覺得非常offended-先不說我們都已經完成自己的份量,第二是在非常飽的情況下強人所難,我們根本難以欣賞食物的味道。This is building up a very unpleasant relationship with food。問題固然在浪費食物,更甚的是為何我們會點過量的食物。每次點太多,然後隨手棄置或麻木地吃完,就是我們為何難以與食物親近的原因。

希望大家下次食飯前,不論貴賤都可以把進食當成一個儀式,靜靜坐低,擺脫電視汁送飯,好好品嚐眼前的食物。

https://www.noirdininginthedark.com/menu.html

KammieHow to eat1 Comment